【全球热闻】自暴自弃的人心理问题(一个人自暴自弃的几种表现状态)
自暴自弃的人,会不断强调过去的失败和痛苦,为自己制造一个负效应的笼子,是我们内心对外资对自我的一种否定,认为这是应该发生的,就是我自己不行。这种执着越坚持越伤心,就越是开始拒绝和抵制外界的帮助。任何事情都是随着缘起而显现,不能只执着某一个阶段。
(资料图片)
带孙女在楼下玩,遇到一个小男孩,仰着头问:妈妈,大象那么强大,怎么会被一个小木桩和一根细绳困住呢?
那位妈妈回答说:因为大象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被专业的驯象人训练,等长大了就养成了不到处乱跑的习惯……
不得不说,那位妈妈是很有智慧的,能把训象这件残忍的事情,当作教育孩子的机会。
在大象很小的时候,就会被训象人用坚固的铁链绑在小树或者桩子上。
刚开始的时候,小象会拼命挣脱铁链,可是由于它还幼小,力量不足以挣脱束缚,经过无数次尝试后,它就会慢慢形成一个认知:只要被绑着,就无法挣脱,只能待在原地。
直到它长成力量威猛的大象,这个认知依旧根深蒂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其实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状态。
“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动物时提出:他把狗关在装有电铃的铁笼子里,电铃一响笼子就通电,狗就会遭到电击,无处可逃,只能在笼子里痛苦地呻吟和颤抖。
这样反复多次实验后,把笼门打开,电铃响后,还没等到通电,狗就已经倒下等待被电击,连逃出牢笼的尝试都没有。
反观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些时候的心理状态和实验中被关在牢笼里那条无助的狗,是不是有一些相似?
当在某件特定的或者同性质的事情上付出诸多的努力和尝试,仍无法达成预期的目的后。
就会产生一种对现实绝望和无助的行为及心理状态,并且还会把这种状态泛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认为不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种心理状态其实就是“习得性无助”,是一种被动、消极的心理状态。
可能我们自己或身边的人正在经历这样的体验:努力了很久,也付出了很多,但却始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就会滋生一种信念: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自己再挣扎也无力抗衡。
当开始相信这种“命运”,便会觉得虚无、悲观、绝望,认为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徒劳的。
在我多年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观察过很多的同学和学员。当他们从学习的课堂回到生活中。
面对生活的考验时,答卷总是显得苍白,编织的美好画面被一次次击得粉碎,产生极大的挫败感,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就会滋生“学习无用”的想法,中断学习成长。
而且时间长了,就会深深的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渐渐失去自信,对任何事情也都提不起兴趣,消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面对困境,也不再采取任何行动去改变,而且严重依赖学习导师的意见和帮助,陷入习得性无助。
有时候我在华雅智航《全程成长班》和《镜像归因疗法》技能班课堂上点某些同学拧巴或者笨,其实就是看到了他们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更糟糕的是,对尝试和努力的放弃,可能会导致消极的心理预期成真,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
比如,我接触过一些学习成绩下滑、厌学、辍学的孩子,除了家庭环境以及父母不当的家教方式外,习得性无助也是一个主因。
当他们一次次努力学习应对考试,但一次次地达不到家长和老师的预期,时间长了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产生学习障碍,甚至辍学。
此外,习得性无助除了从自身经历中产生,还可以通过观察和体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消极事件和无助感而形成。
比如,一对夫妻如果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互相争执、吵闹打骂,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对自己未来的婚姻情感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圆满的爱情。
这种习得性无助滋生的不良心理暗示,对幸福生活的破坏力是不可低估的。
一旦习得这种无助的心态,可能就会让人自暴自弃,一生都颓废不止,但只要改变这种心态,就能让人的内心变得强大,成为生活的强者。而改变习得性无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调整:
调整归因模式
当个体经历了失败或挫折时,会有不同的归因模式。所谓归因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习惯性地归于哪些方面,这种模式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到他今后的行为和认识。
有习得性无助的状态的人,往往在归因模式上存在问题。
我生性乐观,认为只要坚持努力用心付出,就一定可以成事,就算是失败了或者结果不太好,也不会气馁,坚信只要足够努力和用心,还是有可能成功,归因模式倾向于积极。
比如,我20年前一手创办的家居企业,今年遭遇了较大的危机,我归因于自己给予的关注和付出有所不足,以及经营管理的过程出现了问题。
如果有机会再次重来,我同样可以再创曾经的辉煌,所以从心态上并不会影响到我目前专注的心理学事业。
归因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认识和成长的过程,要时刻觉察自己,反省自己,积极地看待发生的问题,既不盲目自信,也不无尽自责。
随着对事物认知的不断深入,和自身的持续成长,渐渐明白事情的因果联系和事物发展的本质后,自己的归因模式就会越来越清晰。
注重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是指在达成某种预期目标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和心情愉悦的情绪体验,是培养和增强自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习得性无助是遭受接连不断的失败和挫折后,产生的消极情绪强化体验的结果,所以要对抗这种悲观的思维方式,就要注重培养与之反向的成功体验。
只要让成功的情绪体验充满内心,就会感受到轻松愉悦,激发自己的潜能、积极地评价自我,增强获得更大成功的自信,行动就会进入正向循环,就有信心和能量对抗习得性无助的消极思维。
重塑自我意识
习得性无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失败经验的情绪多次冲击,导致对任何一点点的失败都耿耿于怀,而对自己产生了太多的负面意识和消极评价,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属于这样的人。
而自我意识是积极行动的内驱力,同样也是消极无助的根源。
因此,对自己每次取得的进步和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都要及时的自我鼓励,放大成功喜悦、自尊自信的感觉,重塑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自我意识,积极矫正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同时,要正视自己内心对于向阳而生的渴望,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从失败的事件中,找到积极正面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每一次的挫折失败和不甚顺遂,都是在提示我们一些重要的功课要做,也往往是一些新事物进入我们的生命的时刻。
这些新的提醒和新的事物,都是促进我们的身心成长的重要源泉。从心理创伤疗愈的角度解读,这都是可能改写我们未来命运的生命密码。
相信“命由天生,运由己造”,坚持学习成长,完整生命,圆满人生,坚定而从容地接受任何的发生,做一个生活的勇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