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无人机须上“强制责任险”
(资料图)
近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出台及时填补了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以下简称“无人机”)管理法规的空白,有利于有效化解和防范风险,促进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其中,《条例》第十二条指出,使用民用无人机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以及使用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机从事非经营性飞行活动,应当依法投保责任保险。
《条例》第四十八条也明确指出,“违反本条例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未依法投保责任保险的,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从事飞行活动的单位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运营合格证。”
近年来,无人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保有量不断提升,从农业、物流到电信、航拍,无人机成为各行业的重要工具。根据《202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达15130家,比上年底净增2467家;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70万个,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15.28万本。2022年,无人机累计飞行2067万小时,比上一年增长6.17%。
无人机操作风险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较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导致人身伤亡。而且,我国无人机“黑飞”“盲飞”现象较多,大大增加了意外发生的频率。因此,无人机保险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虽然无人机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我国无人机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从现阶段情况看,无人机保险承保主体以几家大型保险公司为主,数量仍较少,保险产品主要为机身险、第三者责任险、驾驶员伤害补偿险等。就保险价格而言,由于定损难、赔付率不可控等原因,无人机保险价格较高,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
随着《条例》出台及无人机保有量大幅提升,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有望提高。保险公司可通过建立数据档案,实现差异化定价,缓解定价难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理赔体验;提升无人机风控水平,降低保险赔付风险等。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