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 第一季 第五集
第五集
(相关资料图)
摄影也是写作,通过镜头观察世界和通过写作观察世界,本质上是一样的。
通过“阅读”图片,获得一些写作的资源
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意指文章或作品若能承载心灵,精神便有了寄托。
非虚构写作:广义上说,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均可称之为非虚构文学创作(写作)。这一概念首先被西方文学界所引用。亦被称之为“第四类写作”,这种文学形式因其特殊的叙事特征被誉为新的文学可能性。
历史真实细节的魅力不亚于虚构
道光是最简朴的皇帝 不吃早餐 穿带补丁的龙袍
中国当代的散文是一个很丰富的、很开放的文学的种类。可以写故事,也可以不屑故事;可以记叙人、可以记叙风景,也可以记叙一种情绪、一段历史。因为散文最主要的灵魂,是自由。
余华《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苏童散文的艺术特点:像一个小说家写的散文
讲一个人物、一个事件
《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
把前一天晚饭的菜汁和米饭混在一起,在工厂的锅炉上加热
唤起的不是苏童个人的经历,而是一代人的经历
苏童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并不明晰 “用散文的方法写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孩子的天性
《五猖会》像小说的散文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野草》——鲁迅的思绪
鲁迅的杂文——鲁迅的思想,和没落的、腐朽的时代吵架
周作人的散文——“苦雨” 干净、简练、没有雕饰
《神奇的加勒比》用小说的笔法写散文 当时机场的破败和几十年后机场的返还 怀孕的女人与对她儿子(实际是女儿)的问候
读小说,读者总是对故事、情节有期待;散文和随笔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触摸
“作家和读者之间有一张看不见的契约”——苏童
西方新小说派:指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旨在打破传统小说对时空结构和叙述顺序的限制,对世界进行纯客观的描绘 《马尔特罗》《黄金果》
散文更自由,是一种感觉的体验和交流,不依赖于情感和故事
现在只描写风景的散文,太单薄了。背后要有历史、文化、哲学、故事。
《埃菲尔铁塔》罗兰巴特 回忆录性质的 对母亲的回忆
本雅明 《普鲁斯特的形象》
分析普鲁斯特为什么会有类似幻觉的感觉——有哮喘
早晨醒来,百叶窗上插满了羽毛——阳光透进来
睡在童年的脸庞上——睡在丝绸枕头上
法国哲学家的作品和散文是分不开的
法国新浪潮电影:1958年开始的,在拍摄时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多变
散文是作家和世界的对话,阅读散文也是阅读世界的一个直观方式
有些散文会扩大你的视野,增强你对散文的思考
最好的散文、小说都有一种突袭感
如 写回忆父亲,父亲去世一月后,剃须刀里掉出父亲的胡须渣子,“这是父亲的味道”
文学最终的目标就是真实,写荒诞也是为了真实
罗兰巴特回忆母亲:我失去的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陵河诗社 《陵水诗刊》
阿巴斯的诗 生活太平淡了,壮神的药,燃烧一下
侯马
艾青、逢至
诗歌的朗诵被讨论的很好
朗诵并不只有舞台腔 朗诵可以是大声的、小声的、疾速的、安静的
在北京的工地上朗诵
国外的当代朗诵和当代艺术结合
打击乐和《秋兴八首》结合
“每一个人的写作跟生活都有关系”——西川
散文和韵文是相对的,只要不押韵的,都是散文
鲁迅的散文诗受到波德莱尔(法国现代主义开山鼻祖)的影响
《恶之花》《巴黎的忧郁》(可与《野草》对读)
《蒙田随笔》
阅读,跨越看不见的范围和边界,进入另外一个对话关系
关键词: